欢迎来到福建省浙江商会网!收藏本页官方微博在线客服
请稍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浙商动态

浙商动态

非市场经济地位怎么看?三位浙企负责人这么说

发布时间:2016-06-03 15:01 来源:网络转载 浏览量:1483

  欧洲议会在5月12日做出的“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决议还在外贸企业间发酵;上周末,又有消息称,为避免更大范围“贸易战”,欧盟委员会已和中国就承认“中国在世贸组织框架内的市场经济地位”一事接近达成协议。

  “我们希望欧盟作为世贸组织的重要成员,能严格履行自己在世贸协定项下的义务。”省商务厅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韩洪祥告诉记者,此次屡遭反复的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源于当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签订的《议定书》第15条所规定的内容:世贸成员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时,并不自动用中国产品国内价格作比对价格,而是有权利选择第三国产品价格,即“替代国”价格作对比价格,从而使“反倾销”高概率地取得成功。该条款设定15年过渡期,至2016年12月到期。故而,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选择在临到期前这一时点表态引起了热议。

  将视线转回外贸大省浙江,这番反复看似遥远,对省内外贸企业来说却有着切肤之痛。那么,对于欧美国家一次次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浙企怎么看?又该如何应对?让我们来听听三位“过来人”的故事。

  杭州宝晶生物股份公司董事长张建国——

  四次“战役”全胜

  企业要有应诉决心

  【背景】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近来我省案件数和涉案金额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而其中占主导的反倾销案件,更是呈快速上升状态。

  面对欧美国家的反倾销,我们可以说是“身经百战”。今年2月10日,欧盟发布终裁,决定终止对我们公司出口欧盟的酒石酸产品的反倾销调查,这意味着我们应诉欧盟反倾销又一次取得胜利,企业出口产品仍将维持零反倾销税率。

  2004年,宝晶在第一次反倾销应诉时仅是一家年利润几百万元的小公司,到如今,我们已是年销售额两亿元的酒石酸行业龙头企业,在此期间,我们共经历了四次反倾销“战役”,每次我们都全力以赴积极应诉并获得全胜,企业也跟随反倾销的脚步快速成长。

  在应诉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当一起反倾销官司发起之后,参与应诉的企业往往不是很多。究其原因,一是对国外打官司的恐惧,能否胜诉无法直接评估;二是对市场重要性的判断有偏颇,认为出口市场“东方不亮西方亮”;三是费用的负担,对不少出口企业而言,律师费用是一笔较大支出。这些因素互相交织,往往会导致企业放弃应诉。但在我看来,反倾销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不打意味着市场份额的永远丢失,如果胜诉我们将会获得公平贸易的有力保障,扩大市场份额。所以决心很重要。

  那么,企业如何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呢?市场经济地位的核查重点是5个方面:主要生产要素的成本基本反映市场价值,未受到国家干预;公司有一套明确的账务处理规则,符合通用的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并经过独立审计;没有导致重大价格扭曲的事项,受到破产法和财产权法的保护和约束;记账汇率为市场汇率。由此可见,企业要想符合市场经济地位,需要把合法经营贯彻到每一项日常管理当中,养成一种依法处理的习惯,遇到新事物及时寻找法律条款,严格按照法律条款进行处理,遇到不确定的事项及时与反倾销律师沟通。

  2011年以来,我们行业内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陆续被“摘”,此次欧洲议会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一问题上反反复复,在我看来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前欧洲经济不景气,出于保护本国产业发展的意图,欧洲国家出现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情况;再者便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博弈,欧美国家如果爽快承认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今后谈判过程中,就会少了谈条件的筹码,再以提起反倾销来阻止中国商品进入的成功率也将大大降低。

  浙江裕华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月华——

  两年时间应诉

  官司赢了企业受伤

  【背景】中国出口商品频频成为国际上“反倾销”措施瞄准的对象,背后最重要原因是当初加入世贸组织时并未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反倾销”发起国有权不以中国的实际成本数据为依据,而选择替代国同类产品作为中国出口产品“正常价值”的参照,从而导致不合理的高额反倾销关税。

  你知道2010年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多层实木地板进行“双反”调查的时候,指控中国企业的倾销幅度有多高吗?242.2%!也就是说,他们指控我们一直以低于成本242.2%的价格在销售,这是完全不可能的!面对这种无理的指控,最终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应诉,拿到了“双零”税率,成为加入WTO以来完胜美国“双反”调查的第一家中国企业。

  欧洲议会一度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我认为与历来的“双反”调查一样,是有失公允的。欧美国家因其钢铁、光伏等个别行业的发展不景气,就把原因归咎为受到中国相应产业的冲击,这并不是事实,由此反对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更是不客观。

  在当前的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都处于市场竞争的状态,尤其在浙江这样的民营经济大省,作为企业家,我感受到的是充分的市场竞争,正如我所在的木地板行业,就有多梯队的企业、多元化的产品,不存在任何人或集体的垄断行为。

  一直以来,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各种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对于我们这些出口企业而言,影响太大了。望着欧美市场,像是望着一扇扇玻璃门,看得见里头,却怎么也进不去。在那两年应诉期间,我们公司全部员工的精力几乎都被这场调查牵制,而我们的许多客户,尤其是大的客户则会担心你是否能打赢,因为如果一旦失败,企业将会遭受到高达242.2%的惩罚性反倾销税,将直接影响客户对我们的选择。所以,那时候客户们都在减少采购量,并试着寻找替代供应商,以至于我们的订单量大幅下滑。此外,我们还花费了上千万元的律师费,这场应诉虽然赢得漂亮,对企业而言,却是大伤元气。

  浙江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院长周学军——

  加快供给升级

  打铁还需自身硬

  【背景】从今年一季度数据看,冶金、化工、轻工、机电和非金属制品行业是国外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点。其中,冶金行业案件数和涉案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了166.67%、595.80%;轻工行业涉案金额同比增长了762.47%;化工行业涉案金额更是同比增长了1465.31%。这番态势倒逼着这些行业企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不再留恋过去的发展模式,而是通过深耕产品获得跨越式发展。

  应对反倾销,除了积极应诉之外,对于有决心的企业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应该着眼于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产品结构以应对贸易摩擦,让欧美国家真正认同“浙江制造”这块“金字招牌”。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轻小型搬运车辆及电动仓储车辆的研发和生产。早在2004年,面对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手动搬运车及其主要部件进行的反倾销,我们在初裁未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形下不放弃,仍积极应诉,最终在终裁被认定市场经济地位,成为国内首家反倾销应诉反败为胜的企业。

  然而那一次“胜仗”也同时对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仔细分析了自身产品结构后发现,那时,公司的手动搬运车等手动产品的占比高达90%以上,而且,这类传统产品的价格构成中有60%至70%都是原材料,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更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压力。一直以来,依托廉价劳动力优势,中国低端产品在欧美市场竞争力较强,同时,受到反倾销的可能性也相对更大。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对于中国的企业一直是戴着有色眼镜,国内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越来越难。而一旦失去市场经济地位,采用替代国方案就会面临很高的倾销税,企业就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意识到这一问题后,我们下决心通过转型升级来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通过增加研发力量,积极改变落后的产品结构。近年来,我们开发的电动工业车辆等电动系列产品已经成为公司的主要增长点,现在已经研发出无人驾驶AGV等智能化产品并逐步投放市场。目前,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已经提升到了3.5%以上,利润率也在不断攀升,未来智能化产品及物流整体方案等新产业模块的利润率预计将大幅度提高。

  果然,2012年2月,欧盟委员会再次决定发起对原产于中国的手动搬运车及其主要配件的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并在一年后终审裁决,欧盟将对包括本公司在内的所有中国企业生产的手动搬运车及其配件征收70.80%的反倾销税。受这一反倾销税影响,公司手动搬运车及其配件2013年在欧盟地区的销售额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

  尽管这一裁决对公司出口仍有很大影响,但回过头看,依然觉得有些庆幸,如果当时我们不及时进行产品升级,占比90%的手动产品都将受到波及,对于企业而言将是致命打击。而当下,我们传统手动产品占比已经下降到了50%以下,因而高端产品的增长完全可以弥补低端产品销售下降的损失,同时,企业也可通过境外设厂、资本收购、拓展新兴市场等多项措施,应对反倾销裁决的不利影响。

  在我看来,对于那些仍处于较低产业层次的企业来说,反倾销调查好似一把“双刃剑”,尽管在短期内对企业出口影响很大,然而如果企业在积极应诉的同时,着眼长远,适应市场变化,加快落实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转型的进程,是有可能在“危”中找到“机”的。最终,贸易保护阻挡不了中国企业发展的步伐,只会损害贸易保护主义他们自身的消费市场。

  声音

  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长远有利欧洲

  “从欧盟角度来看,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所带来的长远好处比短期损失更有价值。”咨询公司“差异团体”创始人丹·施泰因博克日前在欧盟观察家网站刊文表示。施泰因博克也是美国智库印中美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和新加坡欧盟中心的访问学者。

  施泰因博克认为,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促进中欧关系长期良性发展,有利于欧洲吸引中国资本投资,同时中国经济创新转型也将为欧洲企业创造机遇。

  施泰因博克说,时代在变,中国经济增长不再依赖出口,而是基于消费和服务的增长。欧盟应认可中国在经济改革方面作出的努力。中国已大幅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影响,相反,一些观察者认为在几个欧盟经济体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则在增强。

  拒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是战略错误

  欧盟如果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是一个战略错误,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甘巴尔代拉说,欧盟如果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可能导致两个经济体正处于上升态势的关系出现反转,给欧盟经济带来阵痛,并最终导致欧盟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加。

  他说,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可能威胁欧中投资协定谈判的顺利开展以及欧中自贸协定未来前景。他说:“中国目前是唯一一个决定慷慨向容克投资计划注资的非欧盟国家。通过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盟可以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对话,促进欧盟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活动。反之,将伤害欧中之间的感情和互信,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

  延伸阅读

  被误读的“市场经济地位”

  当前,针对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欧盟内部正进行一场政策辩论,各方利益代表陆续登场发声。然而,在欧盟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中,一些言论明显存在歪曲和夸大成分,把技术和法律层面的问题政治化,放大和突出可能的影响,搅浑和误导舆论。

  政治筹码

  目前,市场经济地位主要涉及反倾销问题,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非市场经济体”。围绕这两个概念建立和衍生的贸易保护措施,特别是所谓的“替代国”做法利于发达国家发起反倾销调查以及确定更高的反倾销税。

  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断要求欧盟早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背后一大诉求就是消除“替代国”做法的不利影响,促进贸易公平。然而,在一些西方国家眼中,“市场经济地位”这一概念有超乎贸易领域的利用价值,成为其手中的政治和外交筹码。按照这一逻辑不难理解,为何欧盟早在2002年就承认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而俄罗斯直到10年后才加入世贸组织。

  当前,在欧盟,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人士的一个借口是,中国不能完全达到欧盟的“市场经济标准”。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陈新认为,欧盟对国家没有所谓的“市场经济标准”,只对行业设立标准。中欧之间谈判的议题其实是所谓“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因为在以往谈判中,欧盟已经对一些行业或企业“破例”,只要它们能够证明自己符合欧盟相关标准,就能享受市场经济待遇。

  夸大影响

  当前,欧盟不少国家经济不景气、社会矛盾突出,不少人把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当成攻击对象,或夸大实际影响,或提出偏颇观点。

  一是认为如果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无异于单方面解除对中国的贸易防御,中国商品将充斥欧盟市场,冲击当地行业。

  陈新认为,即便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盟仍可以根据世贸组织规则进行正常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只不过在取证和确定倾销成本时操作更为复杂,反倾销税可能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中欧贸易总额中,只有约2%的贸易产生一些摩擦。陈新说,当前在欧盟舆论中发声的只是少数群体,但媒体报道放大了其实际影响。相比之下,从中欧贸易中受益的大多数因为与此事直接关系不大,因而选择沉默。

  二是认为承认市场经济地位,只会让中国得利,受损的是欧盟利益。事实上,中欧贸易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如果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价格更低,当地企业也会从中受益。今年3月,欧盟贸易委员塞西莉亚·马尔姆斯特伦在讲话中公开承认这点,主张在决策前进行全面利弊分析。

  还有专家指出,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从长远角度来看,符合中欧贸易发展的趋势。对于欧盟来说,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心态,更新陈旧观念,可以促进中欧贸易,最终获得更多利益。

  纠结心态

  针对欧洲议会决议,中方重申一贯立场,即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的规定,世贸组织成员应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做法。

  对于中方的要求,欧盟机构和成员国内部有着不同声音,一定程度上透露出欧盟纠结的心态:一方面不愿违反国际法规,但另一方面又不甘罢休,声言要进行所谓的“贸易防御”;一方面看到了中欧经贸合作的大局,但另一方面又想借助已有的歧视性规则,维持贸易保护主义做法。

  有专家预测,欧盟可能改变“替代国”做法,转而使用一种“混合搭配法”,即宣布某些中国企业或行业达到市场经济标准,而另一些“不达标”。对于“不达标”的企业或行业,欧盟继续使用“替代国”做法。

© 福建省浙江商会 All Rights Reservec. 闽ICP备12025137号-1

服务热线:(+86) 0591-83222282 / (+86) 0591-83222216